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既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学习教育和改进作风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党员的党性修养好,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就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领导的事业就进步。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要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就必须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一、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

  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政治修养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决定着党性修养的方向和效果,政治上清醒才能行动上自觉,政治上坚定才能经得起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能力上,而是在政治上出了问题。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就如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患了病,会危及生命。如果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就难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政治修养摆在首位,以政治修养为引领,对于加强党性修养有着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就是要做到耳聪目明、登高望远、冲锋在前。一是见事早,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能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东西,而是当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二是判断准,只有“理识明赡”,才能“决断如流”,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大局、谋大事、察大势,紧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三是行动快,对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第一时间响应,对党中央制定的重大决策第一时间落实,走在前列,步调一致,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开路先锋。四是落实好,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准确理解、精准落实,确保在贯彻执行中不偏向、不走样、不打折扣。五是纪律严,将政治纪律作为政治上的“紧箍咒”和“护身符”,以政治上的全面过硬筑牢拒腐防变根基。

  二、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他旁边一碗红糖水,没有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就有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风刮不感体冷,蘸墨犹觉粽甜。在陈望道的笔下,他看见思想在萌发、意识在觉醒,迷雾被一丝一丝驱散,道路被一片一片点亮,心之所向,是中国革命气象万千的明天。这就是真理的“求真”之力,也是党性坚定之源。

  党性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党员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的创新理论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是加强党性修养的营养富矿。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加强党性锻炼,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牢固信念的“压舱石”;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学出政治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实干精神、学出深厚情怀、学出斗争本领、学出清醒坚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锤炼党性的“熔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对全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中央办公厅机关党委直属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为全党同志树立了光辉榜样。2015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与支部党员一起交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亲切地对大家说,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我们都是平等的、普通的一员,这也是作为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始终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为全党树标杆、作表率,从严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头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分管领域和主政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千磨万击,百炼成钢。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只有保持健康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全党才能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抓起,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请示报告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党员要主动在党内政治生活这座“熔炉”中熔炼自我、在党章党规要求中修正自我,不断培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提升与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锤炼出坚定纯粹的党性,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断提高谋事干事的主观能动性和干事创业能力。

  四、在实干担当中锤炼坚强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锤炼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每时每刻都要去完成、去精进。党员干部锤炼坚强党性,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努力取得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立得住的实际成效。加强党性修养,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坚强的党性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精益求精、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以行动来激发奋斗之志,扬鞭奋蹄、埋头苦干,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是一个不能懈怠的长期课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一个“破题”的重要契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意识、党性觉悟才能清晰烙印在党员干部思想意识深处,外化为不变形走样的行为规范和不打折扣的行动自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实践要求,自觉将其贯彻到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中锤炼坚强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