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只有适时育足苗壮苗,才能不误时机地保证作到适时早栽、一茬栽齐、苗全株壮的要求。避免“春薯夏栽”,“夏薯秋栽”,并保证种植面积的落实和适宜的密度,才能打下高产基础。
一、育苗技术
1、营养土配制 用腐熟的有机肥和优质大田土过筛按1:3比例充分混匀,每立方米营养土加磷酸二氢钾1公斤堆放,待播种后覆盖种薯用。
2、精选种薯 要求具备本品种特性,薯皮光滑,颜色鲜艳,薯块大小整齐一致,无病无破伤,生活能力强的薯块作种薯。
3、种薯消毒 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种10分钟。
4、催芽 育苗前7-10天,将种薯移入催芽室内,放在高80-100cm的架上,用稻草或麻袋覆盖,4天后开始萌发,移至苗床。
5、播种 于3月5日-15日温室育苗,在先准备好的苗床上摆放种薯,要求头部朝上,尾部朝下,播完种后,用沙壤土填满薯块之间的缝隙。浇温水(20℃-30℃),浇水量以床土完全湿润为宜,最后盖3-5厘米厚的营养土,并盖地膜。
二、育苗关键
1、温度 温度与块根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关系最为密切。在15~350C范围内,温度愈高,发芽愈快愈多。薯块萌芽的最低温度为150C,长期处在350C以上时,由于薯块呼吸强度大,消耗养料较多,容易发生“糠心”,温度超过400C时容易发生伤热烂种。短期高温(35~370C,3昼夜)条件下,能使破伤的部分迅速形成愈伤组织,并能促进抗病物质甘薯酮(C15H22O3)的形成,提高抵抗黑斑病的能力。但长期处于350C左右或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秧苗容易徒长,形成软弱苗,栽后不易成活。薯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0C,在此温度下生长的薯苗比较健壮。
2、水分 水分是甘薯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苗床的水分和空气湿度与薯块发根、萌芽和长苗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要求床土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80%。在温度适当水分不足时,种薯只发芽不扎根,而且发芽慢而少,出苗后缺水易形成小老苗。如果水分过多,温度又较高时,秧苗生长过快,会形成豆芽式的软弱苗,栽后难以成活。
3、养分 种薯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含氮量则较少。因此薯苗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素肥料。在育苗时,应该用肥沃的床土或在床中施足有机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育苗中、后期薯苗发黄瘦弱则是缺肥的表现,应追施适量的速效氮肥,但注意不要施氮过多,以免引起薯苗徒长。
4、光照 种薯发芽时不需要光照,但在出苗后,充足的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强光有利于光合作用,使秧苗生长健壮。光照不足时,易形成弱苗,栽后生活力低。种薯出苗后,随着薯苗生长,应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以利培育壮苗。
5、氧气 薯块发芽和根系生长都需要充足的氧气。氧气不足时,影响种薯发芽,长期缺氧,还会造成酒精中毒,引起烂床。覆盖塑料薄膜的苗床,要注意通入新鲜空气。苗床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缺氧,导致烂薯。
三、注意事项
甘薯育苗的排种期是以各地区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栽插 期、育苗方法等来确定。适时排种可以早出苗、多出苗,并有足的炼苗时间来提高薯苗质量。排种过早,因天气寒冷,保温困难,育苗期拖长,徒耗人力,浪费燃料,而且薯苗育成后,因气温低不能栽到田间,形成“苗等地”现象,不仅延长苗龄,还会降低薯苗素质。
由于已育成的苗不能及时采,必然影响下茬苗的生长。如果排种过晚,出苗迟,育成的苗赶不上适时栽插的需 要,会造成“地等苗”的局面,最终是晚栽减产。-薯块大小差别较大,排种时最好大小分开;为了保证出苗整 齐,应当保持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大块的人土深些,小块的 浅些,使薯块上面都处在一个水平上,这样出苗整齐。
排放种薯 有斜排、平放、直排3种。用火炕或温床育苗,为节约苗床面 积,大都采角斜排方式,斜排以头压尾,后排薯顶部压前一排种 薯的1/3,不太影响薯块的出苗量,也充分利用了苗床面积。如 果压得过多,会加大排种数量,出苗数虽然增加,却使薯苗拥 挤,生长细弱不良,降低成活率。
平放种薯一般多用在露地育苗,排种时头尾先后相接,左右留些空隙,能使薯苗生长茁壮, 出苗也均匀一致。直排种薯上部发芽多,中部发芽少,薯苗密集 而不健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宜采用。此外,甘薯排种时要 注意分清薯块的头尾,不能排倒,排倒的种薯出苗少,出苗晚, 苗不齐,影响出苗的时间和数量。
(本文由粮作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