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生生产已经进入备种、备耕、备播阶段,针对花生播种、出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播种技术指导意见,内容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提高花生品质
目前花生需求以花生油压榨需求以及食用加工需求为主,河北省花生育种分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两个方向,油用型花生主要加强高油酸花生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食用型花生主要以低脂、高蛋白、鲜食、烘烤及花生制品口感风味好的花生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认真落实定期更新品种、种子精选和药剂拌种、包衣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种子质量,打好花生优质、高产基础。
(一)结合实际选择花生品种,提高花生品质
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宜品种。春播种植应选择生育期125天左右优质专用型品种,中等地力以上田块宜选择大果型品种,瘠薄地或连作地宜选择小果型品种。夏播种植宜选择115天左右中小果优质专用型品种。高油酸花生能够降低人体低密度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油酸花生棕榈酸含量减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高油酸花生改善了种子及加工产品的储藏性能,种子寿命及制品货架期延长。目前,在我省示范种植表现较好的高油酸大果花生品种有冀花16号、冀花19号、冀农花6号、中花215等,中小果品种有冀花18号、冀花13号、冀农花8号、冀花11号、冀农花10号等。食用型大果花生有冀油4号、99-1,冀花甜1号等,中小果花生有冀农鲜118、邢9618(紫黑)、天府3号、天府12号等。
(二)抓好播前种子处理,提高用种质量
一是要定期更新品种。定期更新品种有助于增强种子活力,防止种性退化,提高产量和品质;二是要进行带壳晒种。播种前10~15天剥壳,剥壳前可选择晴天中午前后带壳晒种2~3天,增加种子的后熟,提高种子的生活力,除虫杀菌减轻苗期病害;三是要进行分级选种。脱粒后进行分级选米,把病虫、破伤种仁和秕仁捡出,保留大、中粒作种用,将种仁分为一、二级种子,分别收存和播种,防止大、中粒种子双粒混播大苗欺小苗;四是要进行药剂拌种。播种前每亩种子(15~17公斤)用全程(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80毫升+贝键(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毫升或高巧(60%吡虫啉拌种剂)30毫升+卫福(20%萎锈灵+20%福美双)40毫升+水250毫升拌种,拌种后要阴干种皮后再播种,最好在24小时内播种,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和地下害虫。
二、科学平衡施肥,减少化肥用量
花生施肥应当以基肥为主,适量追肥。施肥原则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有机肥无机肥结合,速效肥缓释肥结合,因地巧施功能肥。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减少盲目性。在没有测土配方施肥条件的地方,采取以田定产,以产定肥的办法。
(一)增施农家肥和生物菌肥,培肥土壤地力
农家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高产田亩施圈肥3-5吨或腐熟鸡粪0.8~1.2吨配施生物菌肥;中低产田亩施圈肥2-3吨或腐熟鸡粪0.4~0.8吨配施生物菌肥。避免施用未经腐熟的鸡粪、牲畜粪等。
(二)实行氮磷钾配施,平衡施用化肥
高产田亩施纯氮8~12公斤,磷(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氧化钾)9~12公斤,钙(氧化钙)8~1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纯氮4~7公斤,磷3~5公斤,钾5~6公斤,钙6~8公斤。连作土壤可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可有效平衡土壤微生物种群,减轻连作障碍。
(三)科学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花生高产田或地膜覆盖种植,一般将全部圈肥或腐熟鸡粪、钾肥和2/3的氮、磷化肥,结合深耕施于15~25厘米土层内,其余1/3氮、磷化肥结合播前浅耕施于5~15厘米土层;瘠薄地、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地块,70%~80%肥料作基肥耕地时施入土壤,其余肥料作为花生生长期间追肥施用。肥力较低的砂土、砂壤土和生茬地,增施花生根瘤菌肥,增强根瘤固氮能力。
三、深松深翻,提升耕地质量
要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技术,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要积极示范推广松翻轮耕技术,松翻隔年进行,先松后耕,深松25厘米以上,深翻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宜每3~4年进行一次深耕,深耕耙地要结合施肥培肥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适时深耕翻能为花生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利于花生对水分和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花生播种质量,起到苗全苗壮、早开花、多结果的作用,从而提高花生产量。
四、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生产成本
要大力推广花生机械化播种技术,目前花生机械化播种已可同时完成起垄、施肥、播种、镇压、喷洒除草剂、覆膜、膜上覆土引苗等全部工序,作业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人工生产成本,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一是做好机械调整。根据种植密度调整行距和穴距,根据种仁大小调整排种量,根据计划施肥量调整好施肥器,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调整播种深度;二是推广使用标准地膜。执行国家《聚乙烯吹塑农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标准,加快推广0.01毫米以上标准地膜,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减少白色污染;三是做好机具试播。正式作业前,要试播一个作业行程,检查行株距、播种施肥深度、覆膜覆土情况等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检查播种量、施肥量是否适宜。对没有达标的部件要重新进行调整,使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播种作业质量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播种作业;四是更换品种要及时清理机械。机械播种更换品种前要注意及时清机,特别是高油酸品种和新引进的优良品种要做到彻底清机,减少机械混杂。播种时,要有专人跟机检查播种量、施肥量是否适宜,有无漏种漏肥现象。
五、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
(一)适期播种,确保生长需求
春播花生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要适期晚播,避免倒春寒对花生出苗的不利影响。春播露地种植应掌握连续5日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一般于5月上中旬播种,春播覆膜种植于4月25日前后播种。春播种植高油酸花生应在连续5日5厘米地温稳定达17℃以上,一般比同类型普通品种晚播3~5天。夏播种植播期一般不晚于6月20日。一般我省南部宜早、北部稍晚。雨养和季节性休耕地区的春播花生,采用一年一熟制花生种植技术,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等雨趁墒播种。
(二)足墒播种,确保水分需求
花生播种适墒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即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手搓较松散。在适宜播种期内,要抢墒播种,无墒造墒,确保足墒播种。借雨墒播种,更要注意足墒播种,对于降雨不足的地块,切忌墒情不足勉强播种。如果播种时墒情不足,播后要及时补水造墒,确保适宜的土壤墒情。
(三)合理密植,打好群体基础
通常情况,特别是花生中低产地块,提倡采用常规双粒播种方式,适当增加密度,一般春播大花生双粒亩播1.0万穴左右,小花生双粒亩播1.1万穴左右,春播单粒亩播1.4万~1.5万粒;夏播双粒亩播1.1万~1.2万穴,单粒亩播1.6万~1.8万粒。
(四)掌握播深,培育壮苗
花生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保水能力差、通气性好的砂土,应适当深播;土壤细碎、覆土严密的地块应适当浅播;土壤湿度大时,也应适当浅播;通气性差的粘重土壤播种深度应掌握在3厘米左右。机播地膜花生,播种深度应控制在2~3厘米,播后覆膜镇压,播种行上方膜上覆土4~5厘米。
六、及时补种放苗,确保苗齐苗壮
一要查苗补苗。花生出苗后,立即查苗。缺苗较轻的地方,在花生2~3叶期带土移栽。栽苗时间最好选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栽后浇水。缺苗较大的地方,及时用原品种催芽补种;二要破膜放苗。覆土不足导致花生幼苗不能自动破膜出土的,及时破膜压土引苗。膜孔上方盖厚度约4~5厘米的湿土,引苗出土。如果幼苗已露出绿叶,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以免高温灼苗伤叶。
(本文由经作所供稿)